我一直觉得我能够赚好多好多的钱

20来岁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我在30岁之前能够赚到上千万。
我也一直觉得我能够找一个很漂亮的媳妇,然后生一儿一女。
那时候高中和大学的书本上,我总是贴上一张杂志封面美女,现在还有印象,是那种穿着浅蓝色牛仔裤,s身材的,那时候看到就开心和高兴,现在想起来也是幸福满满。
到了30岁,想得少了,做得做了,但是赚到上千万的念头只增不减。
20岁到30岁,发现自己每次收入跨越的时候,就总有坑在那里等着我,当你一天赚500的时候,你会考虑买车,当你一天赚1000的时候,你会考虑买房,然后无穷无尽,你会发现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坑。
如果看不清这个真相,真的是会陷入这种无穷无尽的物质追求中~~~
所以一旦有了收入,一定要存起来,除了生死,谁也不能动~~~
今天看我之前录制的自媒体,感觉自己好傻,刻意的语调加上不自然刻意的肢体语言,然后刻意的选题,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好笑和滑稽。
让我现在再做自媒体的话,我会做更加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刻意的去选题和刻意的背景,就是拿起手机来录制就好。
现在刷短视频,凡是包装自己的博主,我都看着仿佛像是一个骗子,凡是捯饬的很精美,我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反而蓬头垢面,随手一拍,顺口一说的表现自然的,反而也更有流量。
人是喜欢看戏的动物,而看戏,更喜欢看真实的戏。
今天看了一篇很有观点的文章,就是想法不重要,执行才是最重要的,摘抄如下:

哇,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改变世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幻想,认为想法就是一切,也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

但是……

实际上,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任何人,甚至不需要签保密协议,因为真正重要和困难的部分是行动。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觉自己很有感悟。

比如我曾经拆分过无数的创业项目,在自媒体:曹哲日记,全网粉丝也上万了,但是依旧还是无数粉丝在问怎么找一个好项目。

知道与会做,差10倍;会做到做好,又差了10倍;做好到赚到,也差了10倍;赚了到赚大了,又一个10倍。

所以你看,知道点皮毛是发不了大财的,任何一个行业、专业,皆是如此。从训练到熟练,再到商业化和资本化,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鸿沟。

成功的公司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它们有一个绝妙的想法,而是因为他们将一个想法付诸行动,并经历了如何让它奏效的探索过程。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想法从诞生到实现的全过程,以及如何验证你的想法,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

Netflix 的创始人 Marc Randolph 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想法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没有人会偷走你的创意。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主角一开始对某项技能一无所知,但随着一段轻快音乐的伴随,他们经过短暂的练习后,突然间就变成了那个领域的高手。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却往往不会那么快到来。电影中的这种误导,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了一种被作者称为“努力的冲击”的困境,即我们对成功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我们可能会因此感到挫败和迷茫,因为现实与电影中描绘的快速成功大相径庭。我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或者认为社会体系不公,导致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但无论是学习新技能、减肥、职业发展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成就,都需要长期的承诺和不懈的努力。

什么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要做自媒体,坚持几天看到几十个阅读量就放弃的人,普通人就是做一件事情一个月没有回报就觉得这件事不靠谱,不适合自己······

也是这几年我才知道这个道理,你知道普通人为什么是普通人吗?因为他们不想拼命,不想努力,只想要方法。

人一旦拼命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动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很多的方法。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句话很多人以为是鸡汤,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做一件能够感动到自己的事,这句话也反复出现在稻盛和夫所著的《活法》一书中。

就像做自媒体,明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直写一直拍一直剪辑一直发,这个就是每个人做自媒体的成功之道,但是总有人去找平台漏洞,研究各种技巧,反而最简单的方法他不去执行。

所有项目的变现的方法,都是在你拼命的过程中自动涌现的,你之所以现在没有方法,就是因为你没有拼命去做!

前两天鼻炎犯了,就拿了一个氯雷他定一个药,吃上立即就不反复打喷嚏了,之前我一直以为反复打喷嚏眼睛痒是感冒,之前也是拿一堆感冒灵之类的,现在想想自己真得是无知。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