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戴蒙德让我们看到古代世界的“大尺度竞争”如何塑造文明版图,而互联网时代的“规模扩张”则带来了全新挑战:信息传播和社群组织突破地域限制,规模迅速增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线上超大群体能否继续沿用旧的管理方式?克莱·舍基在经典演讲《群体是自身最大的敌人》中给出了深入分析和对当下仍不过时的建议。
舍基的核心论点是:一个群体如果缺乏恰当的机制来管理成员行为和互动,那么随着规模扩大,它很可能会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甚至会自我毁灭。
为了防止“群体成为自身敌人”,作者提炼了设计和管理大型社群的四大原则:
- 建立用户身份(handles):匿名环境容易滋生混乱与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为成员提供稳定的身份标识(如固定的网名或账号)。这样,社群才能形成记忆和信誉机制,成员也会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 认可并留住贡献者:通过积分、声誉、贡献值、特殊身份等方式,奖励和鼓励持续贡献的用户。这些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成员的参与感,还能带动更多人积极投入,形成健康的互动氛围。
- 设置参与门槛:完全开放的社群常常难以控制质量,因此设置一定的进入或发言门槛很有必要。低门槛适合新手参与,高门槛则让资深成员承担起更多的管理职责,从而保障群体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 防止规模失控:当群体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会急剧下降,甚至陷入混乱。对此,可采用“小圈子”结构(如软分叉,即社群内形成许多小群并相互松散连接)或主动限流(如定期关闭注册通道)来缓解规模增长带来的压力。
舍基《群体是自身最坏的敌人》是一篇极富洞察力且先见之明的演讲稿。它结合早期互联网社区的教训,总结出大型群体要良性运作所需的结构条件,对今天运营社群、粉丝社区甚至公司团队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具体地理解为何规模增长会带来效能失调,以及通过怎样的结构设计加以化解。文章中的丰富案例和规则总结也使其颇具可读性,仿佛一本“社群管理秘籍”。
正文内容:
本文是2003年4月24日我在圣克拉拉举行的O’Reilly新兴技术大会上关于社交软件主题演讲的略微编辑版本。
【译注:O’Reilly(奥莱利)是一家知名的技术出版公司,专注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相关领域的书籍、在线资源和会议。它由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于1978年创立,以其高质量的技术书籍和标志性的动物封面而闻名】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聊聊社交软件,这可能不算什么新鲜事。我想探讨的是在支持大型、长期存在的社交软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正是本次演讲标题所揭示的:“群体是自己的头号敌人”(A Group Is Its Own Worst Enemy)。
具体来说,我想谈谈我现在认为设计大规模社交软件的核心挑战之一。首先,我想给社交软件下一个定义,因为这个术语目前仍然比较模糊。我的定义很简单:它是支持群体互动的软件。我还想强调,尽管这个定义很简单,但这种模式却非常激进。互联网支持多种通信模式,主要是点对点双向通信、一对多单向通信,以及多对多双向通信。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已经有许多支持点对点双向通信的模式。比如电话、电报。我们对这些技术中介的对话形式并不陌生。在互联网之前,我们也有一对多单向传播的模式。我可以在电视或广播上发布内容,也可以出版报纸。我们还有印刷机。所以,尽管互联网为这些模式带来了便利,但这些模式本身早已存在。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