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这篇文章来自对Shopify创始人Tobi Lütke的一次采访,Tobi作为Shopif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被列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文中,Tobi分享了他关于时间管理、提升会议效率、塑造企业文化、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的独到见解。
正如Tobi自己所说:“我发现,广泛涉猎并从那些一生致力于特定领域的人身上吸取最宝贵的经验,能让你很快接近精通的境界。”这篇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跳进Tobi的思想地,一探究竟。
以下是访谈部分观点高亮:
- 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资源。
- 找一位教练,可能是你投资注意力的最佳选择。和教练的一小时交流,可能带来十倍、五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
- 当讨论一个想法或决策时,我更关心的是背后的思考过程。坦白说,我对想法的孕育过程比最终的决策结果更感兴趣。
- 每一位新加入的同事,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我的亲笔信。信中我会这样说:“嘿,你能得到这份工作,不是因为你什么都懂,而是因为你看起来是那种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找到答案的人。”
正文内容:
01.典型的一天
Sriram Krishnan(主持人):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吧。跟我聊聊你典型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老实说,我有自己的时间表,也有人帮我管理时间。因此,我没有典型的一天。
我的注意力是我手头最宝贵、最灵活的资源。记得 Shopify 刚上市那会儿,我没少花时间跟各路投资人打交道。每次开会,我都会强调:“大家好,我虽然来了,并且我们一直在忙路演,但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产品上了。”这么说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心理准备,毕竟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出席太多投资人会议。说到底,我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产品本身,而不是它的销售和市场推广上。
我的一天过得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天发生了什么。不过,我通常都会围绕一些主题来安排。比如,我会列出一个优先事项清单,还有一个决策日志,记录了我正在想办法解决的所有问题。
【曹哲备注:决策日志,priority list, decision making journaling,raise questions, find a goal/project to work on。】
![图片[1]—【H305】Shopify 创始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曹哲成长社群](https://www.caozhe.cn/wp-content/uploads/2025/03/image-9.png)
这些问题各不相同。比如,如果我刚刚接手一家公司,我会如何对其进行改革?我该如何打造一家能挑战 Shopify 地位的公司?我努力让我的日程安排与这些重要议题和其他紧迫事项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日程安排本身就是一种策略。然而,让环境因素左右日程安排是常有的事——这在我身上屡见不鲜。因此,公司的实际优先事项与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场持续的拉锯战。
所以,我经常在日程里穿插不同的主题。比如说今天,一大早我就得和小团队开个会,给这周定个调;下午的时间我留给了产品评审,我们管这叫“绿色通道演练”(greenpathing exercises)。在这个环节里,我会花点心思去揣摩团队成员对我们正在忙活的主要项目的想法,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怪。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像是一根纽带,把运营、财务和那些更正式的商务功能,和我们的产品紧紧地绑在一起。这种联系有助于我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到了周三,Shopify 的日程表上没有安排任何会议。我通常有一份备忘录清单,要一一过目,或者对一堆设计草图提出我的看法。这基本上就是我相当随意的工作日程。
02.关于时间管理
主持人:你是如何与那个所谓的“扩展包团队”(expansion pack team)合作,及时调整你时间的投资组合的?这个调整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只要有一个好的颜色编码系统,很多事情几乎就能自动完成,这真的很有趣。 [笑声]
曾经有段时间,我总抱怨那些每个时间段都被占满的“蓝色星期”。有人对我说:“如果你不喜欢蓝色,我可以换成任何你想要的颜色。”我回应道:“那我们能不能根据事情的杠杆效应来给它们上色呢?”于是我们就这么做了。
我们最终决定,把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事情都标记成醒目的红色,而那些与投资者或董事会相关的事情,则用一种清新的青色来区分。我追求的,是一个均衡的工作周。理想状态下,我至少会拿出 30%的时间来专注于产品开发,剩下的时间里,则尽可能多地投入到招聘、宏观项目规划,以及一对一的会谈中去。
所以,如果我的日程表变得太杂乱无章,或者外部干扰太多,这就成了我们坐下来讨论优先事项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样一来,安排日程就变得简单多了。
03.关于会议
主持人:这恰好引出了我的下一个问题。我们这一系列访谈背后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深入剖析我们在会议中如何分配时间的每一个细节。这些时间累积起来,长期看来会产生巨大的效应。那么,与托比的一次高效会议应该是什么样子?反过来,与你的一次低效会议又有哪些特点呢?
说实话,议程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有效。我特别敬佩那些我交流过的其他 CEO 们,他们总是能够严格遵守议程,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做法对我来说真是新奇又有趣。即便我下定决心要按照议程来走,告诉自己:“好的,就这样,我们开始吧”,我依旧很难完成一半的会议。这主要是因为,对我来说,一场成功的会议就是当我能从中学到新东西的时候。
我创办这家公司,全因我对知识的渴求。我之所以踏入编程的世界,是因为编程的奥秘让我着迷。在会议中,我特别喜欢倾听团队成员分享他们的发现。当讨论一个想法或决策时,我更关心的是背后的思考过程。坦白说,我对想法的孕育过程比最终的决策结果更感兴趣。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当我脑海里冒出新想法时,我首先会尝试去证伪它,去探究为什么我的思考可能站不住脚。这其实也是我需要向团队成员解释的一点。如果我欣赏某个人的想法,我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我试图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我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嗯,这个选择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你做了一些基本的假设。那这些假设,你又是根据什么信息得来的呢?”其实,我这么做,就是为了验证一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我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不牢靠的基础假设上。咱们现在讨论的决策,可能在大家带着各自假设进会议室时,看起来是完美的。但这些假设一旦不成立,那所谓的完美决策也就站不住脚了。有趣的是,这些假设在简报文件或者幻灯片里往往被忽视。我通常会花大力气去确保这些假设是坚如磐石的。通过这个过程,我总能学到一些新知识,关于某个领域的新知识。这让我对决策和方向都充满了信心,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04.关于九型人格和综合主义者
主持人:在咱们的热身聊天中,有两个词儿频频出现:九型人格和综合主义者。能聊聊这两个概念是啥意思吗?
有意思。
[笑声] 我发现,自己似乎因为推荐九型人格而小有名气。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这东西本身有多大用。真正有价值的是,这些性格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大。这种洞察,可能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一刻。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说到这,我确实认为,理想状态下,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曹哲备注:说出了我的心声。前一段时间做了盖洛普测试,做完的感受也是,人和人真的有很大差距,无论是才干还是性格亦或是其他。确实让我转换了一种思路。大家如果读了阅览室中100篇以上的内容,会深深感受到,其实做成事的人很多对事物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今天我读书读到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有了,而你只需要把它找到整理起来使用,就行了。这里的一切包括一切的方法论,包括一切的赚钱、情感等各种问题。】
在我个人的字典里,我自诩为一个挑战者。我发现九型人格理论是一面镜子,它能时刻提醒我,在与不同的人交流相同的话题时,需要变换不同的方式。它仿佛是一把钥匙,帮我们节省了那些在关系建立初期的摸索与试探,让我们能更快地建立起信任。简而言之,它让我们的对话更加高效、有成效。至于“综合主义者”(comprehensivist),嘿,这个词儿挺高大上的。
[笑声]说起来,我好像只有在研究巴克明斯特·富勒那会儿,把它加到我的推特简介里。不过说实话,我确实喜欢广泛涉猎。我发现,无论是哪个领域,最初的 80%都学得挺快的,这跟帕累托原理差不多——我觉得创造力,其实就是人们把一个领域的经验,换个花样用在另一个领域上。正因为这样,我对学习总是充满兴趣。
【曹哲备注:帕累托法则又称二八定律,引申阅读】
05.关于在 Shopify 上的时间与注意力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