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每个人的视角都像是一个独特的镜头,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细节,忽略其他方面,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所看到的一切。地图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在使用的工具,看似最客观不过,但实际上却充满了视角的烙印。

一、地图一直在欺骗我们


图片[1]—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图片[2]—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上面是两张很经典的世界地图。从图中看,俄罗斯和非洲,谁的面积大?

如果你觉得是俄罗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地被地图欺骗了。在我们常见的地图中,俄罗斯看起来确实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半球的大部分区域。而非洲却显得“一般般”,看起来也就比格陵兰岛大一点。

但真相是:非洲的实际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远超俄罗斯(约1700万平方公里)。事实上,非洲大陆的面积比美国、中国、印度、整个欧洲和日本都大。

我们再换几张图看看。以下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

图片[3]—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美国版世界地图

图片[4]—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澳大利亚版世界地图

你会惊人的发现每个国家都会选择以自己为中心的视角;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地图都会倾向于将本国置于世界中心。国土面积在小的国家都不例外。(当然,韩国版本的地图可能是大家开玩笑,未经准确考证)

图片[5]—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这种视角会导致视觉中心区域往往显得最“真实”,而边缘区域则不可避免地产生扭曲。这就像我们用手机拍摄广角照片,画面中心的物体比例正常,而边缘的建筑却显得弯曲变形。

那为什么会这样?

二、地图是如何欺骗你的?


让我们从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说起。地图制图是一个将三维地球通过投影、缩小和符号概括,转换成二维平面图形的过程。这三个步骤,每一步都会造成地图一定程度上的失真。而且这个“失真”既有无意,也有有心。

因为,要在平面上展现三维世界的复杂关系,地图必须对现实进行扭曲。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悖论:为了呈现有用且真实的画面,准确的地图必须说善意的谎言。”

首先是投影之谎。地图投影说白了就是视角的选择,这是将地球三维曲面转换为二维平面的关键步骤,却也是谎言的开端。不同投影方式,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与方位投影,各有特性与局限。

世界上最常见的世界地图基本都是圆柱投影,也就是著名的墨卡托投影。这种投影法是从地心向环绕地球并与赤道相切的圆筒上投影。这样经线是等距和平行的垂直线,而纬线是平行的水平直线。距赤道越远,纬线间的距离就越大。

这种投影法的缺点是面积变形,靠近极点的地方显得特别大,如格陵兰岛似乎比南美洲都大,实际上比后者小得多。

图片[6]—Vol.06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曹哲成长社群

既然有缺点,那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投影方式?这是因为该投影法的发明者——墨卡托生活在大航海时代,当时的航海家迫切需要一份能准确表示航线的地图。在远洋航行中,船只保持固定航向至关重要,而陆地面积的准确性反而不那么重要。

墨卡托投影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保持角度不变形。在这种海图上,等角航线(两地间最短的航线)呈现为一条直线,使航线一目了然。这让航海者可以使用直线导航,无需频繁调整罗盘方向。

20 世纪 70 年代初,德国历史学家阿诺・彼得斯认为墨卡托投影严重夸大了高纬度地区国家的面积,而相对缩小了低纬度地区国家的面积,造成了不同地区在地图上呈现的视觉偏差以及对实际地理面积认知的扭曲,这种地图存在极大的误导性。

为了改变这种因投影方式带来的不合理状况,彼得斯推出了彼得斯投影(等面积投影),其特点是保证地图上各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与实际地球上的面积比例基本一致,无论处于何种纬度,相同面积的区域在地图上显示的大小是相同的。

他希望提供一种更公平、更能准确反映各地区真实面积关系的地图呈现方式,让人们可以突破墨卡托投影带来的视觉局限,以一种相对客观准确的视角去认识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模等情况。

但为什么这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采纳呢?除了地图切换的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它体现了相对真实的面积关系,但它也导致很多国家的形状发生了严重变形。

而且,这与冷战时期也有着密切关系。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地图成为了一种政治宣传工具。美西方认为——墨卡托版地图把苏联画得格外庞大能让民众产生威胁感,而苏联一方则想——把自己画得无比巨大能让人民感受到共产主义的强大。

所以,除了投影视角本身外,还有很多文化视角对地图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投影问题,地图符号的概括也会产生偏差。地图符号虽然是信息编码与传递的工具,但其选择与设计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制图者需要判断保留或省略哪些信息。

为了避免符号重叠、提高图形清晰度,地图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地理要素进行简化、位移和聚合。这导致城市街区轮廓被简化,街道经过筛选,从而丢失了微观地貌和真实街道走向的信息。

这种用抽象几何图形替代复杂地理现实的做法,虽然从宏观角度提高了地图的可读性,但也牺牲了微观细节的真实性。

正如不同视角下的地图呈现出不同的“真相”,地球的三维复杂性在二维表达中就会产生多重解读。当我们试图在平面上展现这个立体世界时,每个视角都不可避免地带来特定的失真。这就像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说:看的角度越多,就越能得到一个接近真相的世界。

三、两个看的视角|顺着看和盯着看


该如何看?如何全面的看?本文作者 C.S. 路易斯,提供了两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视角。

一种视角是“盯着看”(looking at)”,“盯着看”是一种从外部观察事物的方式。它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客观地审视事物。举个现实的例子,对很多聪明的朋友来说,在做一件事之前,会对这件事情进行各种详细的分析,这种分析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盯着看的视角。

另一种视角是“顺着看”(looking along),“顺着看”是一种从内部直接体验事物的方式,是亲身参与和感受的过程。我们常说的“把手弄脏”就是一种顺着看的过程。

作者在文章开头也举了一个观察“光线”的例子来表达这两者的区别。在一个房间中,“顺着”光线看,可以看到光线照射的树叶和远处的太阳。而“盯着”光线看,就只能看到房间里的一道光线。本质上,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外部客观视角和内部主观视角的区别。

很难说这两者哪个更好,但我们似乎很容易让“盯着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倾向虽然看似客观,但也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否定内部经验的陷阱。

在我看来,当我们盯着看的时候,我们的真实体验会大大被压缩,我们的行动力也会被减弱。如果行动都没有,那又哪来全面的视角呢?

主题策展内容,更完整内容请到FlowUs软件整体阅读,有详细视频和重点划线,阅读更方便,会员联系客服微信,拉入分享阅读共享群。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6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