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The No. 1 Lifelong Habit Of Warren Buffett: The 5-Hour Rule
时代已经变了(衡量成功的标准从效率转向“有效性”。),洞察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报。怎么获得洞察力呢?首先要养成学习者的生活方式。畅销书作家迈克尔·西蒙斯(Michael Simmons)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巴菲特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正文:
当我首次得知沃伦·巴菲特将他的80%时间投入到阅读和思考之中,我感到无比震撼。更令人钦佩的是,这种习惯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而当我得知他的每周日程中竟然还专门设定了理发时间——每个星期二,我更是惊讶不已。这不仅仅是他个人习惯的一部分,更是他创造出世界级商业成就的关键所在。他拥有大量的时间来深思熟虑。
我不禁疑惑:“这怎么可能?”我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而这位管理着数十万员工的首席执行官却似乎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我好奇,这位被誉为史上最聪明投资者的巴菲特,是否也会遇到“我做不到”的情况?
通过观看巴菲特的每一次访谈,阅读他给股东撰写的每一封年度信件,以及研读他的多部传记,并将这些智慧应用于我的生活,我终于开始理解巴菲特为何以及如何遵循这样的时间日程。
读完这篇文章,你将获得一套具体的行动指南,帮助你实施5小时法则,也就是:每周至少投入5个小时进行专注学习,从而更接近巴菲特的学习方式,将刻意学习转化为你的首要竞争优势,并从本质上提升学习的回报。
首先,让我们探讨巴菲特对知识工作的看法,这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有所不同。这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想的都不一样。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知识就是力量。它掌握着机遇的获取和个人进步的钥匙。”
简而言之,通过研究巴菲特,我意识到了两件事情:
- 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和思考是你在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长期投资。我们的学习和思考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而决策又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 其次,巴菲特的日程安排预示着,像投资者、企业家、设计师、开发者、教练、顾问、思想领袖等新型知识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学习和思考不仅仅是任务完成,而是他们长期成功的关键。
让我们进一步探究这一观点。
2009年,“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写了一篇开创性的文章,名为《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e》。作为YCombinator的创始人,他的公司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加速器,支持了AirBnb、Dropbox、Stripe和Reddit等知名企业。文章中,他区分了知识经济中的两种时间管理方式:
经理的日程表(Manager’s Schedule):经理的日程表是为老板设计的,体现在日常的会议中,时间被切割成一个个小时。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几个小时,但是在日常的情况下,你每一小时做的事情都会不同。
创造者的日程表(Maker’s Schedule):创造者的日程表则常见于创造者,如程序员和作家,他们通常需要至少半天的时间来进行创作。他们通常喜欢以至少半天的时间为单位。毕竟,你不能以一小时为单位编写好一个程序,而一小时不过是刚刚开始。
巴菲特则代表了一种新的时间管理方式——也就是学习者的日程表。
简而言之,学习者的日程表优化了对洞察力的追求。经理的日程表侧重于协调,创造者的日程表侧重于产出,而学习者的日程表则专注于洞察力。
![图片[1]—【H236】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第一终身习惯:5小时规则—曹哲成长社群](https://www.caozhe.cn/wp-content/uploads/2025/03/479bbf73-b075-4036-8592-0659e958d913.jpg)
这种区别虽然简单,但其意义深远。
当我们为了获取洞察力而设计生活时,我们的日程安排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我们会珍惜并利用空闲时间,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忙碌。管理者可能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但学习者则创造大量空闲时间,以超越日常喧嚣,获得深入观察问题的视角。
- 我们的工作环境将更加激发创造力。正如我在《为什么成功人士每周花10个小时在“复合时间”上》中所写的,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见解往往是在小憩或散步时产生的,而不一定是在办公室的小隔间里。
- 我们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学习、实验和思考中,因为这些是洞察力的基石。学习是获取多样化、稀有和有价值知识的过程,思考则是将这些知识组合成有价值的模式,而实验则是检验这些模式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 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洞察力的质量,而非完成任务的效率。换句话说,我们的成功标准从效率转向了有效性。
一、学习者生活方式的第一个区别
我们现已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教导人们如何学习。 ——彼得·德鲁克
在探讨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环境中的意义时,我们需要退一步,深入思考在21世纪成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的真正含义。在这方面,彼得·德鲁克的表现无与伦比,他被誉为史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
德鲁克特别强调了提升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必要性,他说:
20世纪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制造业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提升了50倍。而在21世纪,管理层面临的最重要挑战,同样是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作为知识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生产力?”
翻开最新的生产力指南,你会得知,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采纳最新的应用程序、技巧或习惯。
然而,德鲁克对生产力的深刻见解超越了这些表面手段,他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长期提升生产力的真正动力。
德鲁克提出了六个影响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1、优先级。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需要我们明确:“任务究竟是什么?”
2、自我管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主动承担起提升生产力的责任,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3、创新。持续创新应成为知识工作者工作、任务和责任的核心部分。
4、学习。知识工作者不仅要不断学习,还需要持续传授知识。
5、质量。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不仅仅是产量的问题,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6、目的。知识型员工应被视为“资产”而非“成本”,他们应优先考虑为组织创造价值。
德鲁克的这些观点之所以引人入胜,有两个原因:
- 首先,这些因素几乎与影响手工劳动者生产力的因素完全相反。
- 其次,许多知识工作者仍然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安排得像体力劳动者一样,过分关注效率、辛勤工作和高产出。
![图片[2]—【H236】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第一终身习惯:5小时规则—曹哲成长社群](https://www.caozhe.cn/wp-content/uploads/2025/03/b4140156-37fb-4eaa-a49a-bdfe6c5a3546.jpg)
随着你在知识工作的阶梯上不断攀升,这一过程成为了创造价值的终极途径。德鲁克阐释了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区别,他说:
在大多数知识工作中,质量并非是最低标准,而是一种约束。质量决定了产出的本质。
在评价教师的表现时,我们不会问他的班级有多少学生,而是关注有多少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这是一个质量问题。
在评估医学实验室的表现时,机器能够进行多少测试的问题,相较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得次要。
因此,知识工作的生产率必须首先着眼于追求卓越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满足最低标准。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问:“工作量是多少?”
在质量优于数量的工作环境中,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
- 数量:通过更努力地执行现有流程来减少错误。
- 质量:明确质量的标准,并创建一个最大化质量的过程。
我们在沃伦·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中看到了这种质量优先的体现。巴菲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学习置于首位,从而获得了更高品质的洞察力。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巴菲特每年只进行少数投资。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投资策略:
“投资的秘诀在于耐心等待,就像棒球比赛中,你只击打那些进入你最佳击球区的球。如果有人大声催促你‘快挥棒,你这个笨蛋!’,你只需忽略他们。”
令人惊讶的是,巴菲特已有多年不进行任何投资。想象一下,作为一名专业投资者,每天醒来不进行投资需要多大的自制力?
巴菲特理解并实践了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应有的行为方式。
巴菲特和学习者将时间转化为价值的做法,与传统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后者深受体力劳动文化的影响。
以下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流水线:
![图片[3]—【H236】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第一终身习惯:5小时规则—曹哲成长社群](https://www.caozhe.cn/wp-content/uploads/2025/03/437e7888-acbd-40df-870b-5132a2adbbda.jpg)
巴菲特并非唯一一个围绕洞察力重新规划日程的人。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了许多企业家和领导者的故事,他们都在职业生涯中为深思熟虑的学习留出了时间,包括亿万富翁企业家马克·库班(每天投入超过三小时)、阿瑟·布兰克(每天超过两小时)、投资者大卫·鲁宾斯坦(每周阅读六本书)、企业家丹·吉尔伯特(每天一至两小时)、埃隆·马斯克(年轻时每天阅读两本书)、马克·扎克伯格(每两周阅读一本书)、杰夫·贝佐斯(13岁时已阅读数百部科幻小说)以及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每天早上4:30起床)。
学习者的生活方式由来已久,但我们正处在一个独特的历史时刻,这种生活方式的回报正在不断增长。
有一个关于顾问的著名寓言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二、学习者生活方式的兴起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