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32】Tim Urban: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伴侣

【H232】Tim Urban: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伴侣—曹哲成长社群
【H232】Tim Urban: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伴侣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3.9
立即购买
未登录!建议您登陆购买可保存订单,永久查看!
付费阅读
已售 732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年轻的时候,你只是失去一个男友,等到年纪大了,你失去的是你们共同拥有的生活(《我所知道的关于爱的一切》)。”

如果你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那么你现在或者未来的伴侣,很可能会是一生中陪伴你最久、最深入你生活的人。

选择人生伴侣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但即使我们学过各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却很少有人去学习“如何找老公/老婆并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

Tim Urban在这篇文章里讲的就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这件普通又重要的事。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作者的思考和表达依然很有新意,不管你现在是否处于一段关系中,都一定会有启发。

引用文中关于“琐碎婚姻生活”的描述,我觉得很精准:

“婚姻不是那么多诗意浪漫的交响曲,可能只是「20000多个不起眼的周三」。 婚姻不是你们在泰国海岛度过的蜜月——可能只是你们一起出去的「第56次旅行的第四天」。婚姻也不是你们第一次一起签完购房合同后的那顿大餐——可能只是你们在这个家里一起吃的「第4386顿晚饭」(而且还不是情人节)。 因此我们要考虑的其实是——如何跟一个人幸福地过好「20000多个不起眼的周三」。”

正文: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生活的状态大多时候是这样的

图片[1]—【H232】Tim Urban: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伴侣—曹哲成长社群

网上确有研究表明过已婚人士平均幸福度>单身>离婚人士,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已婚人士」按照婚姻质量再进行拆分——“自认为正处在不良关系中的人十分悲惨,甚至还没有单身幸福;而自认为拥有一段良好婚姻的人幸福程度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 ”

我们把这话翻译下就是:

图片[2]—【H232】Tim Urban: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伴侣—曹哲成长社群

这么一来,自带悲凉底色的单身人士其实应该处于一个中间位置,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排位。

你看,单身如果想要发展一段不错的恋情,一步之遥——步骤是:

1 找到一段不错的恋情。

而在不良婚姻关系中的人,想要发展一段不错的关系,很可能要经历三步走,分别是:

1 经历一段痛彻灵魂的分手

2 情感疗伤

3 重新找到一段不错的恋情。

这么一看,单身还是有优势的对吧。

当然,所有关于”幸福程度与你是否拥有一段良好的婚姻 关系成正比”的理论都是完全合理的。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伴侣。

很多时候,思考“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有多重要”,就像思考“宇宙到底有多大 ”,或者“死亡到底有多可怕 ”一样——这种话题过于庞大而无法内化成具象,因此我们只是不那么努力地去想出一个结论,或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其实「宇宙」或者「死亡」这种事儿相比,给自己选个伴儿反倒是你拥有绝对选择权的。所以很关键的是,朋友你得清楚知道这事儿的轻重以及科学分析这个人生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这事儿有多大?

好吧,我们先用90岁减去你的年龄——如果你差不多能活到这个岁数——那大概就是你接下来会跟你「另一半」或者将来的「另一半」一起度过的年岁

上下可以波动个几年,小问题。(我敢肯定,没有80岁以上的人会读Wait But Why)

所以无论你是谁,这个差值——也就是你的人生漏斗——都还剩大把时间。

事实上你在挑选人生伴侣的时候,这是个有上万个附加题的事儿——比方说你其实也在挑选将来对你孩子影响深远的「孩子TA爹」或者「孩子TA娘」;你大概20000顿饭的「饭友」;约莫100个假期的「驴友」;业余时间的「首席伴游」;退休后的「金牌牌友」;你的「事业治疗师」;以及接下来大概你会听TA说“我今天blabla…”18000+次的人

我去。

既然这是目前看来人生最需要搞对的选择,那为啥还有这么多聪明善良或脑子清楚的朋友最终婚姻不幸?

事实证明,有很多逆反因子从中作梗:

一、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从恋爱中获得什么

研究表明,当人们单身时,通常很难预测他们实际的恋爱偏好。一项研究发现,“快速约会者”对自己的恋爱偏好预测偏差极大。(例如,你说你的理想型是普京,当我们按照要求安排你和普京见面时,你又发现你更喜欢鲍里斯那一款)

这没啥奇怪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做的事,都是熟能生巧。不幸的是,在做出婚姻这个重大决定之前,没几个人能有多少认真恋爱的试错机会——真没那个时间——而且,鉴于一个人“在恋爱关系中”的角色属性和需求通常与“单身模式”大不相同,因此你单身的时候,很难真正了解在恋爱关系中的舍与得。

二、社会的恶作剧

01.社会之「佛系浪漫大法好」

假设你经营了一家公司或一个项目,大家会认为:如果你,在高校学习了商科+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细致分析经营数据=更高产的老板

这符合逻辑,因为这确实是最小化犯错成本的方式。但是,如果有人去学校学习「如何找老公/老婆并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TA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寻猎伴侣」行动计划,并在项目甘特图中严格地记录每一步战略性胜利。

社会对此的反应就是:

A 这是个理智的机器

B 这人对恋爱看得太过了吧

C 神经病

害!一旦涉及到恋爱,我们的社会还是会忌惮理性的分析,而更愿意甩锅给命运——还是那句“多喝白开水”一样的老话——顺其自然,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一个商人按照社会的「佛系浪漫大法」去经商,大概率会赔得倾家荡产,就算他成功了,也完全是因为运气。

但这就是社会给我们的爱情指南

02.社会之「反约会数据库升级」

一项关于「选择伴侣要素」的研究显示:在选择伴侣时「更看喜好还是身边的选择」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还是会偏向从身边的选择先手——即,你的伴侣是什么样的,98%都依赖于你身边现有的选择,而不是想象中的刚需

你的约会对象,高矮、胖瘦、职业、教育程度十有八九都是你身边候选人的已有要素

换句话说,人们非常容易变成「身边有什么选择就约吧」,而不是「我喜欢什么样的就约什么样的」

因此也有个结论,其实除了对硬件要求极高的社会名流之外,想要找对另一半的各位都可以试试「网约」、「闪电约会」或其他方式来扩大候选人的「数据库」。

但“良好的”旧社会对此不以为然,人们常常羞于启齿说出他们是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伴侣的,仿佛更体面的方式是所谓的“正当运气”;比如一个意外的相撞或哪个神仙朋友介绍了你们认识。

好在成见正在被时间冲淡,但它的存在确实反映出社会恋爱观的科学程度是有一定滞后性的

03.社会之「大型催婚现场」

我们这个世界主要的生存法则是在你「年纪太大」之前结婚——「年纪太大」的区间一般在25-35之间,具体取决于你在哪里。

实际上,合理的规则应该是「无所谓,别嫁错人」,但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宁愿要一个「37岁婚姻不幸福的有两个孩子的离婚人士」,也不愿意要一个「37岁依旧单身的人」。

这不科学。

后者离幸福婚姻明明只有一步之遥;而前者必须要么忍受一辈子不快乐,要么通过纷繁复杂的离婚手续解脱出来,然后重新变成「37岁单身人士」。

三、「生理捣乱鬼」

01.身体是诚实的,它才不懂爱情

当我们见到有好感的人并感到兴奋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上呀」的呼声。

接下来,荷尔蒙狂轰滥炸,这些化学物质催使我们交配(欲望开关),坠入爱河(蜜月期),然后做出承诺(附属品)。

可怜的是,我们的大脑只有在对对方不感冒的时候才能理智地抑制这种“化学加成”

但大部分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少年们经常抑制不住自己,这就草草定下了终身。

02.机体限制,什么玩意儿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12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