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理解就是知道如何行动。” ——维特根斯坦 彼得·考夫曼是一位不太为人知的成功商人,他是加利福尼亚航空航天公司Glenair的CEO,也是《穷查理宝典》的编辑,致力于传播查理·芒格的商业智慧和生活哲学。
人们常说多学科思维很重要,但究竟为什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考夫曼从维特根斯坦的话中找到了答案:“理解就是知道如何行动。”这句话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
当你真正理解一个问题时,你就不会犯错误。错误通常源于知识的盲点或理解的不足。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无法全面应对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以便从更广阔的视角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或许会得到一些启发。 祝你阅读愉快~
文章摘要
这段演讲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多学科思维、领导力、团队建设、自我提升、经济学原理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下是演讲中的一些关键点和新知识:
- 多学科思维的重要性:演讲者强调了理解不同学科的核心概念对于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性。他提到,单一领域的知识可能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而多学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复杂问题。
- 自我提升:演讲者通过个人经历,如在谷歌的演讲,强调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他提到了通过阅读《发现》杂志来获取科学和生物学的大观念,这是一种自我教育和持续学习的方法。
- 领导力和团队建设:演讲者提出了一个22秒的领导力课程,强调了信任、原则、勇气、能力、忠诚、善良、理解、宽容和无私等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展示这些品质,可以吸引他人并建立强大的团队。
- 经济学原理:演讲者讨论了复利的概念,将其描述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并且是一个数学上的奇迹。他强调了持续的小步骤进步在长期内带来的巨大影响。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演讲者通过电梯实验和其他例子,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他们的社会互动。他提到了镜像互惠的概念,即我们通常得到我们所给予的。
- 决策制定:演讲者提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并建议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选择最优的选项。
- 双赢思维:他强调了在商业和生活中追求双赢结果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避免冲突和建立长期成功关系的关键。
- 生活的意义和人际关系:演讲者引用了非洲和土耳其的谚语,强调了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关系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度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演讲者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框架,旨在帮助个人在多个领域内实现成功和满足。他的观点鼓励自我提升、积极的社会互动和多学科的学习,以建立更好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演讲实录
我受邀来和大家探讨多学科思维方法,那就让我们从这个话题开始吧。不过,如果你们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不满意,想听一些轻松的话题,你们完全可以举手说:“我们想听听关于领导力、团队建设、商业战略、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最近我在谷歌做了一次演讲——实际上,我已经去谷歌演讲过三次了。第一次演讲前,他们问我:“你打算讲些什么?”我反问:“你们想听什么?”他们说:“你讲什么都可以。”我又问:“我通常讲的是领导力、文化、团队建设、战略、道德等方面,你们想听这些吗?”他们回答:“我们不想听那些关于团队建设的陈词滥调,这些都听腻了。我们想听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因此,在我们今天讨论的多学科思维的主题中,我也会融入一些关于个人成长的内容。
大家觉得这样可以吗?如果没问题,那我们就开始吧。
为什么要成为一位多学科的思考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自于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他说过:“理解就是知道如何行动。”(To understand is to know what to do.)这听起来简单至极,不是吗?然而,它其实包含了深刻的见解。
当你真正理解了某件事,你还会犯错误吗?不会,你不会犯任何错误。那么错误又是从何而来呢?错误来源于盲点,来源于理解的缺失。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学科的思维方式?
正如日本谚语所言:“井底之蛙不知大海的辽阔。”(The frog in the well knows nothing of the mighty ocean.)你可能对自己专业领域、自己的‘筒仓’、自己的‘井’了如指掌,但如果你知道的仅限于一口井,你又如何能在生命的复杂系统和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译者注: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奥地利裔英国人,主要贡献在于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领域。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开创了分析哲学中的两大流派: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游戏理论。】
因此,我致力于从各个不同学科中汲取芒格(Munger)所说的“重要思想”(the big ideas)。首先,我想分享我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想完全按照他的方法去学习,那你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用,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科涉及领域太广,要读的书也太多。
我学习科学、生物学等领域重要思想的秘诀是,我找到了一本名为《发现》(Discover)的科学杂志。有人听说过《发现》杂志吗?这本杂志会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科学界的某位专家进行深入的采访,通常有六七页之多。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会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清晰的语言来阐述,并在访谈中分享他们所有重要的见解。我的意思是,如果《发现》杂志来采访你,假设你的专业是纳米粒子,你肯定会想要用最精彩的故事和所有最好的想法来尽力展现你的研究,对吧?
于是,我在网上将《发现》杂志长达十二年的文章存档都找了出来。我把这些文章的采访部分都打印好了,12年乘以每年12个月,总共有144篇采访。我把这些打印出来的文章装进三个大的三环活页夹里。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每天早晨都会去咖啡店,花上一两个小时阅读这些材料。我阅读的方式就像投资指数基金一样,全面覆盖,没有选择性地挑挑拣拣。因为我的目标是全面了解这个领域,而不是只读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让我自己选择阅读材料,我可能只会读其中的14篇文章。至于其他的130篇文章,比如那些关于纳米粒子的长达6页的文章,我根本就不会去读。
猜猜看,六个月后我得到了什么?我的大脑被科学和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重要思想所充实。我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这个过程并不困难,因为这些内容都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的。真的,我到底收获了什么呢?就像投资指数基金一样,我掌握了其他人未曾触及的所有前沿思想。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这些思想呢?因为谁会闲着没事去阅读一篇关于纳米粒子的访谈呢?
然而,正是在这些看似深奥的主题中,我找到了最好的想法。我会阅读一些看似神秘的话题,在某个时刻,我意识到“这就是生物学的原理”或者“这就是人性的原理”。你必须了解这些重要的思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条捷径,那就是找到像我这样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的人,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取所有的思想。回想起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还在上学,我觉得这种知识获取上的不对称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由我自己来完成。因此,每次我回到学校和一群学生见面时,我都会尽力消除这种不对称。换句话说,我已经帮你们完成了所有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我有许多基于我所说的“三个桶”(three buckets)原则衍生出的模型实例。让我们看看我的“三桶”原则是否适用于这里。我有我的三个桶。(如下图)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