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文章目录 一、为啥人们总是归罪于外部因素?
二、什么是【归因理论】?
三、【不好】的归因方式
四、【好的】归因方式 今天我想找个具体的话题来聊聊——分析一下周围的人在是如何看待成功/失败的?也是一种心智模式的不同表现。
先来看几个例子:
我一直在软件开发这个行当里混。所以先说说程序员的例子。
干咱们这行的,常碰到软件开发的延期问题。
每当项目进度 Delay,我如果问相关的当事人为啥会 Delay,大都会得到如下的回答:
1.搞需求的家伙太土鳖了,需求一直都没整明白,老是变来变去的!
2.搞设计的家伙太傻B了,这种设计根本没法实现嘛!
3.团队里的其他人太弱了,我被这帮菜鸟拖了后腿!
4.某某工具/某某语言/某某数据库/某某操作系统太难用了,耽误了不少时间!
5.测试那帮家伙太没用了,好几个Bug到快发布了才发现,我哪来得及改啊!
6.(还可以列出很多)
从上面这些抱怨,不知大伙儿是否看出一个共同点——都把问题的原因定位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中。
我观察了好几年,很少听到哪个开发人员会主动承认 delay 是因为其自身的原因。
除了开发延期,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随手都能举出来:
比如,每当我问某个开发人员,为什么这几年技术没长进,经常听到的回答是“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比如,项羽临死前的那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一、为啥人们总是归罪于外部因素?
为啥在出问题时,人们总是怪罪外部环境因素捏?我分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
01.和心理上的感受有关
如果归罪于自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心情肯定会不太爽;而归罪于外部因素,则可以逃避这种负疚感,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02.和幼年时期的教育有关
比如我经常注意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学步的小孩,如果不慎撞到了椅子并号啕大哭,他/她的父母经常会一边装作打着椅子,一边哄小孩:“宝宝不哭,是椅子不好,我打它”。
如果在童年经常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之后,容易有“归罪于外”的倾向。
二、什么是【归因理论】?
那么,“归因于外”和“归因于内”,哪一种更好捏?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来说一下心理学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英文叫“Attribution Theory”。通俗地说,就是当人们碰到成功或失败的时候,总是会企图去寻求一个原因,以此来解释成功/失败的根源。 通常,人们会找到如下一些原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程度、事情的难易程度、运气的好坏、其他人的帮助/妨碍、其它事情的帮助/妨碍。 对于上述的每一个原因,又分别包含三种属性:来源、稳定性(也叫易变性)、可控性。我大致解释一下。
01.来源
来源分为外因和内因。“能力”和“努力程度”属于内因,其它属外因。
02.稳定性
稳定性表示这些因素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03.可控性
可控性表示这些因素是否能被自我所控制、影响。 至于哪些因素是稳定和可控的,哪些是不稳定/不可控的,就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了,比如大部分人会把“能力”看成是稳定的;把“努力程度”看成是可控的;把“运气”看成是不可控的。
三、【不好】的归因方式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