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光环效应”
二、消极影响举例
三、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如何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一、什么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也叫“光晕效应”或“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的某个【显著的】局部特征的看法被盲目扩大化,变成对此人整体的看法。 上述这个定义是针对“人”而言的,不妨称之为狭义的光环效应。假如把上述定义中的“某人”替换成“某事物”,这种效应依然存在,我暂且称之为广义的光环效应。 另外,很多人误以为光环效应中所说的“显著特征”就是指优点。其实捏,某些显著的缺点也会引起光环效应。后面的介绍中,我会把优点引发的光环效应称为“【正向】光环效应”,反之则称为“【反向】光环效应”。
二、消极影响举例
为了先给大伙儿一个较深刻印象,我先来举几个例子。
01.偶像崇拜
所谓的“偶像崇拜”,古今中外,屡见不鲜。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当今的追星族(貌似各国都有)、比如纳粹德国的民众崇拜希特勒……
上述这些(崇拜偶像的)人都是受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而导致了这种狂热的行为。
02.技术口水战
在IT领域有很多光环效应的例子(尤其是广义的光环效应),先来说说口水战这事儿。
我最深恶痛绝口水战首推“编程语言口水战”。这类口水战常见诸于各大 BBS,且往往旷日持久。参与其中的狂热斗士,大都属于某个编程语言的 fans。
当他/她开始学习这门编程语言的时候,由于被该语言相关的某个显著特点(比如语法、库、应用)所吸引,继而为之倾倒;然后光环效应开始在头脑中发酵,导致该 fans 对这门语言的缺点视而不见;然后这些 fans 但凡听到有人批评此语言的缺点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然后口水战就轰轰烈烈地开打了……
除了编程语言的口水战,IT 行业还有其它各种口水战。比如:
桌面操作系统有“Windows vs Linux vs Mac”
编辑器有“Emacs vs VI”
POSIX 桌面环境有“KDE vs Gnome”
手机系统有“Android vs iOS”
……
上述这个清单,我还可以继续列出一大堆(貌似口水战在每一个 IT 领域都会出现)。虽说这些口水战所属的领域差别巨大,但导致其产生的心理学根源是类似的(后面会说)。
03.某些民族偏见
前面几个例子都和“正向光环效应”有关,我再来举一个“【反向】光环效应”的例子。
在说这个例子之前先声明:我不是哈日族,纯粹中立观点。
比如国内的很多人,对于日本人的看法都过于片面,陷入了“反向光环效应”的误区。这些人但凡提到和日本有关的东西,立马一脸的不屑,开口就是一顿贬谪之词。不把日本人骂得狗血喷头,誓不罢休。为啥会这样?
大部分人对日本(包括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了解,都始于抗日战争相关的材料(比如小时候看的抗战题材电影、某些小学教材上的内容、等等)。
由于这些资料都是刻意强化反面一面,接触久了,难免会引发“反向光环效应”,扩大到其它的方方面面,进而全面贬低/否定和日本相关的一切东西。
三、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前面举了这许多例子,足见光环效应的影响范围之广。我结合自个儿的理解,分析一下这玩意儿的作用为啥这么强烈。事先声明: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所以下面的分析总结大伙儿姑且听之,可别跟我较真哦。
01.一致性原则
有一本很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叫《影响力》(在之前的帖子,我大肆鼓吹过此书,建议没看过的同学一定要看看)。书中介绍了【一致性原则】。
通俗地说就是:人的潜意识里有保持各种东西(包括观点、看法、立场……)一致性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当你正面评价某对象(包括人或事物)时,你在潜意识里会排斥该对象的负面评价;反之亦然。 比如当你很喜欢自己的情人(或配偶)时,你在潜意识里面就会排斥掉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排斥的行为是下意识(可能是“本我”)进行的,甚至你自己(也就是“自我”)都没有察觉到。
02.和“首因效应”相结合
四、如何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