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48】为啥大多数散户必定亏钱?——心理学层面的分析

【H148】为啥大多数散户必定亏钱?——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曹哲成长社群
【H148】为啥大多数散户必定亏钱?——心理学层面的分析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3.9
立即购买
未登录!建议您登陆购买可保存订单,永久查看!
付费阅读
已售 1590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文章目录

一、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二、攀比心理(虚荣心)

三、急功近利

四、幸存者偏见

五、错误的归因

六、选择性失察

七、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

八、“沉没成本谬误”和“损失厌恶情结”

一赚二平七赔,是铁律改变不了。 实际上,股民亏钱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处于不同的层面/领域。今天这篇,我先从心理学领域进行分析。

一、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01.“从众”的现象

“从众心理”又称为“羊群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学效应。在股市中(尤其是“我们”),从众心理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每逢牛市,都会有大量的开户。

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从众/跟风/随大流”。

02.“从众”的根源

为啥“从众心理”如此普遍呢?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很多人是从小的一种习惯。 要克服“从众”,关键的一点是——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而“独立思考”恰恰是很多人非常欠缺的。

为啥呢?因为长期以来都是“灌输式”【盲从】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可以参考之前发的内容《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分享我的经验谈谈心理学的成因》

03.“从众”在经济领域的弊端

之前分享过一篇内容《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里面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人满为患的康庄大道反而变成羊肠小道,而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却如同康庄大道。 上面这句话,在股市也同样适用。

因为市场是以投机为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零和博弈”(严格来讲,是”负和博弈“)。假设某个策略会亏钱,那自然没啥好说的(参与该策略的人都亏钱);反之,如果某个策略是赚钱的,但由于跟风效应导致使用该策略的人很多,那么该策略的利润将会被摊薄。

所以,在股市里面【随大流】,你要么亏钱,要么只能赚到小钱。

二、攀比心理(虚荣心)

前面提到——从众心理导致牛市期间有大量的散户入市。除了从众心理,还有另一个心理学因素也导致大量【新增】股民——这个因素就是“攀比心理”。

假设你是个从来不炒股的,而你身边有个人(不妨称之为“张三”)去炒股了。 之前,你一直认为张三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你。而张三竟然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大赚一票,并且还跑过来跟你吹嘘。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做到心如止水吗?

我非常确信:大部分民众在这种情况下,心理都会不平衡。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参与到股市当中的。 我个人认为:“攀比心理”是第二个导致民众盲目杀入股市的心理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从众”)。

三、急功近利

01.“急功近利”的表现

我分享过巴菲特【最著名】的一篇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

股神巴菲特,大伙儿应该都知道。在这篇演讲中,巴菲特提到了几十名“超级投资者”——这些人都是连续20~30年显著跑赢大盘。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信徒(巴菲特本人是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门生)。这样的事例就很有说服力——说明这批超级投资者【不是】纯粹靠运气的。也说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那套【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既然如此,为啥股民中,很少有人贯彻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

我听到一种说法是:因为股市是政策市,所以价值投资不灵。对这种论调,我不敢苟同。 我个人的观点是:很多股民不采用价值投资理念,是因为他们觉得价值投资的致富效果太慢了。大部分的股民,都幻想着快速暴富(比如短时间内,财富翻几番)。这样一种心态,也就是我经常唠叨的【急功近利】。

02.“急功近利”的危险性

我不止一次提到“风险与收益的对等性”。通俗地说就是——你要追求高收益,就要冒高风险。

所以,当大部分股民在追求快速暴富的时候,他们已经置身于高风险的投资环境。而大部分散户又恰恰是不懂“风险管理”的——不信你去问你周围的股民,很多人连“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这类概念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止损策略”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谁会被送进“财富绞肉机”呢?当然就是这群啥都不懂的散户嘛。

稍微跑题一下:

有些人可能会问:有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东东?其实也有,但是这种东东通常需要一定的门槛(竞争壁垒),不是散户所能够参与的(所谓的散户,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不掌握任何竞争壁垒的群体“)

有空的话再聊聊“竞争壁垒”和“竞争力分析”这个话题。

四、幸存者偏见

01.啥是“幸存者偏见”?

关于这个概念,后续更新:《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罗嗦了。

02.“幸存者偏见”对散户的影响

在牛市期间,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特地报道一些股民暴富的案例(比如某某人才入市几天,资产翻多少倍)。那么这些媒体的读者,看多了这类报道,就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牛市很容易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另外,股民之间聊天的时候,很多股民总是喜欢拿自己最得意的某个操作来吹嘘(比如买了某个股票,多少天之后,赚了多少倍)。这个现象很好理解——虚荣心作怪嘛——跟别人聊天,当然要吹自己最成功的操作,但对自己失败的操作避而不谈。

由于大部分股民都有这个毛病,于是股民之间的沟通,就会陷入【幸存者偏见】——大家相互之间看到的,都是辉煌战绩。如此一来,就会加剧散户盲目乐观——感觉好像是随便搞搞,都能赚到很多钱。

五、错误的归因

六、选择性失察

“选择性失察”这个概念,已经在好几篇内容中零星提及(比如“偶像崇拜”,比如“光环效应”后续都会更新)。 刚才说到——“错误的归因”会让牛市中赚到钱的散户产生虚假的自信。而这种“虚假的自信”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那就是“选择性失察”。

所谓的“选择性失察”就是——只看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对不符合的信息直接忽略掉。股民们一旦产生“选择性失察”,就会直接忽略掉各种风险预警的信息。

实际上很多次股灾之前,一些有良心的媒体(尤其是外媒)和经济分析人士已经反复强调泡沫和杠杆化非常严重。但是又有多少股民听得进去呢?那些被“虚假的自信”冲昏头脑的散户,根本听不见任何警告。

七、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

八、“沉没成本谬误”和“损失厌恶情结”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15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