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8】为什么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先善良,后正确

【H138】为什么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先善良,后正确—曹哲成长社群
【H138】为什么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先善良,后正确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3.9
立即购买
未登录!建议您登陆购买可保存订单,永久查看!
付费阅读
已售 690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文章探讨了为什么事实和证据并不总是能够改变人们的想法。它指出,人类除了追求真理和准确性外,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联系的需求。人们有时坚持错误的信念,是因为这些信念在社会层面上是有用的,即使它们在事实上是错误的。文章强调,真正的改变来自建立友谊和社交联系,而不仅仅是列举事实。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信仰的光谱,说明了与观点相近的人交流更有可能改变想法,而不是与观点截然不同的人争论。最后,作者提出,为了促进好的想法的传播和坏想法的消失,我们应该专注于支持和分享好的想法,而不是批评坏想法。

正文:

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曾精辟地指出:当面临改变观点与证明无需改变的选择时,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后者,忙于为自己的立场辩护。

列夫·托尔斯泰曾激进地提出,即便是最复杂的主题,也能向缺乏先入之见的人清晰阐述。然而,对于坚信自己已经完全理解所面对事物的人来说,即使是再简单明了的道理,也可能难以传达,哪怕他们是极其聪明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有人会继续相信一个错误或不准确的想法?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一、错误信念的逻辑

人类需要对世界有相当准确的看法才能生存。如果你的现实模型与现实世界大相径庭,那么你每天都很难采取有效的行动。

然而,真理和准确性并不是对人类思想唯一重要的事情。人类似乎也有着深深的归属感。

在《原子习惯》一书中,我写道: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希望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赢得同龄人的尊重和认可。这种倾向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我们进化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部落中。与部落分离——或者更糟的是,被赶出去——就是死刑。

了解情况的真相很重要,但保持部落的一部分也很重要。虽然这两种欲望经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们偶尔会发生冲突。

在很多情况下,社会关系实际上比理解特定事实或想法的真相更有助于你的日常生活。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这样说:人们的信仰往往决定了他们是被接纳还是被谴责,因此心灵的一个作用可能在于持有那些能够为信仰者吸引最多盟友、保护者或追随者的信念,而非那些最接近真相的信念。

我们并不总是相信事物,因为它们是正确的。有时我们相信一些事情,因为它们让我们在我们关心的人面前看起来不错。

我认为凯文·西姆勒(Kevin Simler)说得好,他写道:当大脑预期采纳特定信念会带来奖励时,它会欣然接受,而不过分关注奖励的来源——无论是实际效益(更好的决策导致更佳结果),社会认同(同伴的积极反馈),或是这两者的结合。

错误的信念在社会意义上是有用的,即使它们在事实意义上没有用。由于缺乏更好的措辞,我们可以称这种方法为“事实上是错误的,但在社会上是准确的”。 当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朋友和家人而不是事实。

这一洞见不仅解释了我们为何可能在聚会上选择沉默,或在父母发表不当言论时选择忽略,而且还指明了一种更有效的途径来影响他人的观点。

二、事实难以动摇我们的信念,而友谊却能使之改变

说服他人转变观点,实质上是引导他们脱离原有群体的过程。放弃信仰可能导致社会联系的断裂。若你在剥夺他们社群的同时,不提供一个新归宿,便无法期待他们改变想法。必须确保改变后的结果是归属感,而非孤立,因为没有人愿意以孤独为代价来重塑世界观。

改变人们想法的方法是与他们成为朋友,将他们融入你的部落,将他们带入你的圈子。现在,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信仰,而不会有被社会抛弃的风险。

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建议,我们只需与那些不同意我们的人一起吃饭:

也许滋生部落主义和敌意的不是差异,而是距离。随着我们彼此之间距离的缩短,相互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让我想起了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一句名言:“我对那个人并无好感,因此我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他。”

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友谊确实如此。

三、信仰的光谱

多年前,本·卡斯诺查(Ben Casnocha)向我提到了一个难以颠覆的观点:那些在98%的问题上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人,最有可能是改变我们想法的人。

当一个人我们熟知、喜爱并信任者持有一种激进观点时,我们更倾向于赋予其价值、重要性和思考空间。毕竟,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已然认同他们的看法。因此,我们或许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然而,若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人提出相同的激进想法,我们往往会轻易地将他们视为不可理喻。

可视化这种区别的一种方法是在光谱上映射信念。如果你把这个频谱分成 10 个单位,你发现自己处于第 7 位,那么试图说服处于第 1 位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差距太大了。当你在7号位时,你最好把时间花在与6号和8号位的人联系上,逐渐把他们拉向你的方向。

最激烈的争吵通常发生在光谱两端的人之间,但最常见的学习发生在附近的人身上。你与某人越亲近,你不认同的一两个信念就越有可能渗入你自己的头脑并塑造你的思维。一个想法离你现在的位置越远,你就越有可能直接拒绝它。

在转变人们的观点时,直接从一端跃至另一端是困难的。改变不是一跃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任何与你当前的世界观大相径庭的想法都会让人感到威胁。思考一个有威胁性的想法的最佳地点是在无威胁的环境中。因此,与对话或辩论相比,书籍通常是改变信仰的更好工具。

在谈话中,人们必须仔细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外表。他们想挽回面子,避免看起来很愚蠢。当面对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实时,他们往往倾向于加倍强调他们目前的立场,而不是公开承认自己错了。

书籍解决了这种紧张关系。有了一本书,对话就发生在某人的脑海中,没有被他人评判的风险。当你没有防御性时,更容易保持开放的心态。

争论往往感觉像是对个人身份的全面挑战。而阅读一本书则像是将思想的种子植入大脑,让其自然生长。当人们努力克服固有的信念时,他们内心已经经历了足够的挣扎。因此,他们无需再与你进行额外的争斗。

四、为什么错误的想法持续存在

坏主意继续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继续谈论它们。

沉默对任何想法来说都是死亡。一个从未说过或写下来的想法会随着构思它的人而消亡。只有当想法被重复时,它们才能被记住。只有当它们被重复时,它们才能被相信。

我已经指出,人们重复想法是为了表明他们是同一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克利尔的重复定律:相信一个想法的人数与它在过去一年中重复的次数成正比——即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每次你攻击一个坏主意时,你就是在喂养你试图摧毁的怪物。正如一位Twitter员工所指出的,“每当你转发或引用那些让你愤怒的推文时,你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你正在传播他们的错误信息。记住,你所反对的想法会因为沉默而消亡。保持自律,不要给予他们关注。”

你把时间花在支持好主意上,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推翻坏主意上。不要浪费时间解释为什么坏主意是坏主意,你只是在煽动无知和愚蠢的火焰。

一个坏主意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它被遗忘了。一个好主意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事情是它是共享的。这让我想起了泰勒·考恩(Tyler Cowen)的一句话,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谈论别人是如何错的。

喂养好主意,让坏主意饿死。

五、知识分子士兵

我知道你可能在想:“詹姆斯,你说的是真的吗?难道我就应该放任这些错误的想法不受挑战吗?”

让我明确一点:我并不是在说指出错误或批评糟糕的想法没有价值。但是,你需要问自己,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你之所以批评糟糕的想法,想必是因为你认为如果减少对这些想法的信仰,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换句话说,你相信如果人们在一些关键议题上改变看法,世界将得到改善。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真正地促进观点的改变,那么我认为批评并不是最佳途径。

大多数人在争论中追求的是胜利,而非学习。正如茱莉亚·加莱夫(Julia Galef)所言:

若想他人接受你的信念,你应更像一个侦察兵,而非士兵。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蒂亚戈·福特(Tiago Forte)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愿意放弃赢得争论,以保持对话的持续吗?”

六、先善良,后正确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7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