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14】地图非领土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ditu.webp

什么是“地图非领土”模型


“地图非领土”这一隐喻深刻地揭示了信念与现实之间的差别。这一概念最早由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提出。我们大脑生成的对世界感知,可以被视为一种“地图”,它以神经模式的形式记录了现实。而现实则独立于我们的心智存在,我们只能依据感官所捕捉到的信息,构建出现实这一“领土”的模型。

这个比喻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几个观点:

  • 在地图上随意涂改并不会改变实际的领土:如果你对某个物体的看法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你大脑中神经元活动模式的改变。物体本身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当然,你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变物体的状态,但这不能仅凭改变信念来实现。比如,你可以通过踢球让它飞越场地,但你不能仅凭想象球在场地另一边就能将其移动过去(除非你的大脑连接到一台能够在你想象时踢出球的机器,但这里我们不钻牛角尖)。通常情况下,最能掌控现实的策略是让“地图”尽可能与“领土”保持一致。这样,你就能构建出精确的模型,并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例如,如果你知道球的位置,了解踢球会发生什么,并且希望球到达场地的另一边,你可以决定采取行动,比如踢球,来实现这一目标。单纯地期望球自己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出于某些奇怪的原因(尽管在原则上可以解释,只要你真正理解了,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人类有时会让自己的信念偏离事实,转而相信他们希望相信的东西。
  • 地图是领土中的一个独立实体,存在于领土之内:这个比喻鼓励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问题,意识到我们不仅会因为外界事物而采取行动,外界事物也会影响我们,甚至塑造了我们的存在。例如,为什么天空如此湛蓝美丽?难道是专门为了我们而创造的吗?它之所以美丽,是为了让我能够欣赏它。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天空并非为了迎合我们的审美而存在,它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我们的审美观念是为了适应天空而进化的,因为天空恰好是蓝色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空塑造了我们——我们是那些普遍认为蓝天美丽的生物。

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这个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时更加明智和有效。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

  1. 保持谦逊和开放:认识到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是有限的,总是有可能出现偏差和误解。这有助于我们保持对不同观点和新信息的开放性,以便在必要时调整和改进我们的理解。
  2. 避免过度简化:地图非疆域提醒我们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我们避免过度简化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学会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兼顾各种相关因素,以便做出更全面和合理的判断。
  3. 提高批判性思维:这个思维模型要求我们时刻质疑和审视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观念和理论,以便识别其中的局限性和偏见。这有助于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
  4. 改善沟通和理解: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都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和简化时,我们可能更愿意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寻求共识和理解。这有助于改善人际沟通和关系。
  5. 提高决策质量:在做决策时,地图非疆域思维模型提醒我们要考虑更多的信息和可能性,以便做出更全面和合理的选择。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决策质量,减少错误和风险。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12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