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倒置定律”,即在追求某些心理或精神层面的目标时,过度的努力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者举了许多例子佐证这一点,如追求自由、幸福、被爱等,过分渴求这些东西反而会阻碍其实现。这似乎与我们的直觉相悖,但作者用“防溺水训练”做类比,说明在这些心理目标上,放松、接纳甚至“放弃”的心态,反而更有助于达成。投入到恐惧和不确定性中,就在你以为自己要溺亡之际,就在你触底的时刻,你会寻回自我救赎的道路。
正文
1. 海豹突击队的“防溺水”训练
海豹突击队训练中有一项叫做“防溺水”的训练,把你的手绑在背后,双脚绑在一起,然后把你扔进一个约三米深的水池里。
你的任务是活五分钟。
和大多数海豹训练一样,绝大多数尝试“防溺水”训练的学员都失败了。被扔进水里时,许多人惊慌失措,尖叫着要被抬出来。有些人挣扎着,直到沉入水底,失去意识,不得不把他们捞出来急救。多年来,一些学员甚至在训练中死亡。
但是有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明白两个违反直觉的道理。
1.1 防溺水的第一课是自相矛盾的
你越是努力把头露出水面,你就越有可能沉下去。
胳膊和腿都被绑着,不可能在水面上保持五分钟。更糟糕的是,保持身体漂浮的尝试只会让你下沉得更快。
防溺的诀窍就是让自己沉到池底。从水底,轻轻地将自己推离池底,让反作用力带你回到水面。回到水面后,就可以快速呼吸一口空气,然后再次沉入池底,重复这个过程。
奇怪的是,通过“防溺水”训练并不需要超人的力量或耐力,甚至不需要你懂得游泳。相反,它需要你有“不游泳”的能力。
你必须屈服于本该置你于死地的物理定律,并利用其来拯救生命。
1.2 “防溺水”训练的第二个教训更加明显
但也有点矛盾:
你越惊慌,消耗氧气就越多,就越有可能失去知觉,甚至淹死。
这个练习以一种病态和扭曲的方式,将你的生存本能转变为对你不利的东西:你想呼吸的愿望越强烈,实际能够呼吸的就越少。你求生欲越强,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
“防溺水”训练不仅仅是对身体意志的考验,更是对每个学员在极端危险情景下的情感自控能力的考验。
- 他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吗?
- 他能在死亡威胁面前保持镇定吗?
- 他是否愿意为了某些更高价值或目标而冒生命危险?
这些技能远比任何一个学员的游泳能力更重要。比他的适应能力、身体素质或雄心壮志更重要。比他有多聪明,上过什么学校,穿着一身时髦的意大利西装看起来有多帅更重要。
这种能力——在最渴望掌控时能够放手的能力——是任何人都可以培养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这不仅对海豹突击队的训练很重要,对生活也非常重要。
2. 线性关系
大多数人都认为努力和回报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认为工作时间加倍就能带来双倍的结果。在一段关系中付出双倍的关心就能让每个人感受到双倍的爱。把你的观点喊得更大声会让你显得更正确。
这里假设的前提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存在线性关系,努力和回报之间存在一比一的比例关系:

但是请让我告诉你——作为一个刚试过喝两倍红牛来完成这篇文章的人——这几乎从来都不是真的。
3.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不存在线性关系
线性关系只存在于不需要动脑的、机械的、重复的任务中,比如开车,填写大量文书工作,清洁浴室等。花两个小时做一件事的产出会是花一个小时做一件事的两倍。但这仅仅是因为这些任务不需要思考或创造力。
生活中的大多数活动并不遵循线性的努力/回报曲线,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活动既不基础,也不机械。大多数活动都很复杂,在精神或情感上要付出代价,需要我们灵活应变。
因此,大多数活动产生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意味着你体验某事的次数越多,它带来的回报就越少。
经典的例子是金钱。 赚2万和赚4万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可以改变生活。而赚12万和赚14万之间的差别只是你的车座椅加热器会稍微好一点。赚1.27亿和赚1.274亿之间的差别基本上只是你报税单上的四舍五入的误差。
收益递减的概念适用于大多数复杂和新颖的体验,也适用于许多平凡的体验。你一天洗澡的次数,你在欢乐时光吃鸡翅的数量,你一年回家看望妈妈的次数——这些体验刚开始都非常有价值,但随着频率的增加,其价值会下降。
再举一个例子:有关工作效率的研究表明,我们每天只有头4-5个小时才真正有效率。之后都会严重地出现收益递减,以至于12小时工作和16小时工作的效果几乎没有区别(不考虑睡眠剥夺)。
友谊也遵循收益递减的规律。有一个朋友至关重要,有两个朋友明显比一个好。但拥有10个朋友和9个朋友对你的生活影响很小。而拥有21个朋友和20个朋友的区别,只会让记住别人的名字变得更加困难。
性生活也遵循收益递减规律,吃东西、睡眠、饮酒、锻炼、阅读书籍、度假、雇用员工、摄入咖啡因、为退休储蓄、安排业务会议、准备考试、手淫、熬夜玩电子游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事情你做得越多,尝试得越多,拥有得越多,带来的回报就越少。它们都遵循收益递减曲线。
4. 倒置曲线
但是还有另一条曲线,你可能从未见过或听说过,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概念,那就是倒置曲线(inverted curve)

倒置曲线是一个反常的曲线,这里努力和回报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你在做某件事上付出的努力越多,完成它的可能性就越小。
“防溺水”训练符合倒置曲线。你越努力地浮出水面,你就越有可能失败。同样,你越想呼吸,你就越有可能被一嘴氯味尿水呛到。
但是你可能在想,那又怎样?我都沉不到游泳池底,更别说绑起手脚在里面求生了。谁在乎你这个倒置曲线?
的确,生活中很少有事情遵循倒置曲线规律。但有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符合这种规律,事实上,我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体验和目标都符合倒置曲线。
当行动不需要动脑且简单时,努力和回报呈线性关系。当行为是复杂的和多元的时,努力和回报呈收益递减关系。但是,当行为变成完全的心理活动——一种仅存在于我们意识中的体验时——努力和回报之间就是倒置关系。
- 追求幸福反而会离幸福更远。
- 试图更好地控制情绪反而适得其反。
- 对自由的渴望往往让我们感到束缚。
- 对被爱和被接纳的需求阻碍了我们去爱自己和接纳自己。
我们越是用意志力努力去做某件事,我们就越不可能成功。只有那些掌握了‘做’与‘不做’、或者说放松与行动并存的人,才能熟练地掌握和取得成果。
——阿尔多斯·赫胥黎^[英国作家](英国作家)
我们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矛盾的。这是因为当我们有意识地试图创造某种心理状态时,对那种心理状态的欲望本身,会产生与我们想创造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乃至相反的心理状态。
5. 渴望积极体验本身就是一种负面体验;接受负面的体验是一种积极的体验。
这可以延伸到我们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绝大部分方面:
- 控制——我们越努力控制自己的感受和冲动,就越会感到无能为力。我们的情感生活是难以控制的,经常失控,而想要控制它的欲望使其变得更糟。相反,我们越接受自己的感受和冲动,就越能控制和处理它们。
- 自由——对更多自由的渴望反而以各种方式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同样,只有通过限制自己——在生活中选择和承诺某些事情——我们才能真正行使自由。
- 幸福——试图幸福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快乐。接受不幸福反而让我们获得幸福。
- 安全感——努力让自己尽可能安全反而产生更多不安全感。能够接受不确定性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
- 爱——我们越是试图让别人爱我们、接受我们,他们对我们的爱和接受就越少,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越不会爱自己、接受自己。
- 尊重——我们越要求别人尊重我们,别人就越不尊重我们。我们自己越尊重别人,别人也会越尊重我们。
- 信任——我们越想让别人信任我们,他人信任我们的意愿就越少。我们越信任别人,别人也会越信任我们。
- 自信——我们越是试图感到自信,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我们越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越舒服。
- 改变——我们越是拼命想要改变自己,我们就越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相反,我们越接受自己,我们就越能成长和进化,因为我们会忙着做很酷的事情而无暇顾及其他。
- 意义——我们越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或目标,就会变得越自我中心、越肤浅。我们越努力为他人的生活添加意义,就会感受到越深远的影响。
这些内在的、心理上的体验之所以呈倒置曲线,是因为它们是同一件事的因与果:我们的心智。
当你渴望幸福时,你的心智既是欲望的源头,也是欲望的目标。
涉及到这些崇高、抽象、存在主义的目标时,我们的心智就像一只狗,在一生中成功追逐并抓住各种小动物后,它转过身来决定对自己的尾巴采取同样的策略。对这只狗来说,看起来很合乎逻辑。毕竟,通过追逐可以抓住小动物,为什么不也追逐自己的尾巴呢?
但是一只狗永远无法抓到自己的尾巴。狗越是追,尾巴就越是跑。这是因为狗没有意识到它和自己的尾巴是同一样东西。
目标是让你的大脑停止追逐自己的尾巴。停止追逐意义、自由和幸福,因为这些只会让它与自身疏离。教它通过放弃渴望来实现渴望。让它知道回到水面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沉入水底。
6. 我们该怎么做呢?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