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83】不要着急做事,先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点击查看】如何正确使用求知行囊阅览室

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zhuce.jpg

推荐理由:整体了解心智模型,心智模型也会在我们的社群中都有说明,并且附上一些实用性的案例。

一、什么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人们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认知框架或思维结构,它有两大作用

  1. 帮助你评估系统的运作方式
  2. 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两个概念是你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基础。

举个例子,火箭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发动机是一个需要你进行逆向工程和理解的系统。它由许多相互依赖的部件组成,你需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你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火箭燃料?这是一个需要做出决策的问题。

心智模型可以指导你找到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如果没有心智模型,你可能会陷入以下两种困境

  • 要么盲目跟随大众,随波逐流,缺乏个人的深入思考
  • 要么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过往记忆所塑造的直觉。这种方法虽然比盲目随波逐流要好,但远不如运用心智模型那么有效。

二、如何评估一个系统


当你把世界看作一个由多个系统拼凑而成的整体时,世界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每个系统都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的方式来理解。

所谓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由多个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台机器和每个过程都是一个系统。例如:

  • 一家企业,如微软或一家初创公司;
  • 一件工具,如火箭或键盘;
  • 一个过程,如经济增长或维系恋爱关系;
  • 一种状态,如你的健康或幸福。

系统的心智模型是对其运作方式的简化。该模型确定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帮助你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大幅改进一个系统,这种清晰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 当你改进商业系统时,你会获得更多利润。
  • 当你改进人际关系系统时,你会收获更深厚的友谊。

举个例子,以下是SpaceX(埃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的美国私营航天制造和太空运输公司)用来简化复杂系统的心智模型:

💡 第一性原理——如果从头开始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抛开人类以往的经验,从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

SpaceX团队跳出了几十年来火箭渐进式改进的思维定式,从头开始重新审视太空飞行。他们不断问自己:从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建造火箭最具成本效益和动力效率的方式是什么?

最终,他们根据基本的物理规则约束,建造出了世界上最高效的火箭。

他们让一个简单的心智模型——一个可以写在提示卡上的模型——指导他们通过迭代分解的方式来解构一个庞大的系统,从而大幅改进它。想象一下,如果你以这种视角看待世界的每一个部分,会是什么样子?

还有许多类似的模型可用于分析系统,我们很快就会一一讨论。

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第一性原理

在日常问题中,你该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呢?

对于你正在处理的每个项目,问自己以下问题:

  • 这个项目的底层系统是什么?是一段关系、一家企业、一个产品,还是其他由多个相互依赖的组件构成的事物?
  • 这个系统已经达到最优了吗?
  • 如果没有,支撑系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我能否从这些原则出发,找到一种明显更好的方式来重新设计这个系统?

任何占据你大量时间的事情都必须像这样进行深入分析。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生活中哪些系统值得大幅改进?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采用另一个心智模型:我称之为“高维思考”。

四、高维思考


💡 高维思考——不断反思自己是在优化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还是在优化机器本身。通常来说,你优化的层次越高,投资回报率就越高。

举个例子:如果你埋头苦干多年,只为了得到15%的加薪,而你却可以通过跳槽瞬间获得35%的薪资提升,那么你是在优化当前的工作,而非整个职业生涯。后者才是更高维度的优化。

但你还可以更进一步,优化到更高的维度。

就业本身不过是通往财务稳定这台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但是,如果你无需朝九晚五地辛勤工作,也能实现财务稳定呢?

如果你所热爱的在办公室之外,那么即使你在公司里步步高升也只会让你成为惯性思维的牺牲品。相反,更明智之举是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过上更简朴的生活,以降低开支。

通过降低成本,即使工作与你的真正的热爱不相符,你也可以改为兼职,去追寻内心的真正所爱。

这才是你真正应该去优化的更高维度的人生游戏,不是吗?

高维思考模型的核心

高维思考模型的核心是问自己:更高维度的优化是否比当前我所关注的维度具有更大的杠杆效应?

由于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的存在,这个问题是很难提出来的。面对你花了多年时间在错误事情上的这种可能性,是非常痛苦的。

无论是编程、朝九晚五的工作、存钱、健身——任何你长时间坚持的事情——你都一直在享受稳定进步带来的“快感”。

但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埋头苦干而不问自己什么是更值得做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懒惰。当你处于“心流”状态时,你可以欣赏它的美妙,但不要沉迷其中。

由于长期处于心流状态而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我称之为“心流瘫痪”。它是批判性思维的天敌。这是你放弃运用心智模型的最明显标志,因为模型的运用会不断调整你的生活轨迹。

不妨这样想:心智模型是由信息驱动的。它们会根据你输入的最新信息,给出不同的建议。所以,如果你长时间处于心流状态,你就会埋头苦干而没有吸收新的数据和建议。你的心理模型将不再是指引下一步行动的最新指南针。

一个典型的例子,青少年们总是被告知要去上大学。他们进入了追求大学的心流状态,但大多数人从未在其中质疑自己:

  • 你真的应该去学习你选择的专业吗?
  • 还是只是因为这个专业“感觉对了”,而你从未重新审视这个人生决定?
  • 你能不能有说服力地论证,为什么其他专业不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不能有说服力地做出这个论证,你就没有批判性思维。你只是在随波逐流。

一旦他们进入大学,他们就进入了试图毕业的心流状态。他们玩的是获得高GPA的低维度游戏,而不是学习为现实做准备的有用技能的高维度游戏。

这就是一个人四年的生活被当作家庭作业,而不是对自己最好的事情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这适用于你所做的一切。比如你的友谊,你是否在与不值得交往的人社交?为什么?这世界上还有70亿人可以一起共度时光。

这些是你必须反复重新评估的系统和决策。

这引出了我们下一个心智模型类别:如何做决策

五、如何做决策


目前为止,我们只讨论了心智模型的一半作用:优化系统,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而另一半则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良好的决策能力在于克制自己的直觉本能,转而依靠心智模型进行理性的推理。把 “凭直觉做决定” 留给体育运动吧,在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应该避免依赖直觉。

你做的每一个决定,要么是关于优先级的决定,要么是关于资源分配的决定

  • 优先级——哪件事最值得先做?
  • 资源分配——在这件事上应该投入多少注意力、时间或资金?

1.遗憾最小化模型

下面是一个心智模型的例子,用于确定应该优先选择做哪件事情:

💡 遗憾最小化法则——为了最大化地提高你的长期幸福感,优先考虑那些当你年老后回顾一生之时,最遗憾没有做的事。

遗憾最小化法则运用了一个涵盖所有其他方法的终极生活秘诀:善待未来的自己。我们的大脑天生不擅长为未来的自己设定优先级,因此我们需要心智模型来保持自律。

贝佐斯运用遗憾最小化法则,突破了自己在亚马逊的惯性思维,优先发展他的太空探索公司。就像SpaceX一样,他运用第一性原理,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太空飞行。他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正在与SpaceX竞争NASA的合同。

希望你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生活中的一切不是系统,就是决策,而心智模型则是战略性地驾驭两者的简单法则——让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幸福、效率,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在你做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之前,不妨先暂停一下,浏览一遍我稍后提供的心智模型清单,看看有没有什么能让你豁然开朗的。

2.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

这里有另一个决策思维模型,可以帮助你分配资源:

💡 帕累托法则——80%的产出将来自于20%的投入。为了最大化投资回报率,应当优先投资于关键的20%。

举个例子,你从社交中获得的80%价值,往往来自于你的20%朋友。因此,要优先巩固与这些朋友的关系,适当淘汰其他的朋友。要有意识地去维系那些真正重要的友谊。

再举一例:80%的拖延问题,往往源于20%的放纵行为。所以,把那2-4个最主要的放纵诱惑放在够不着的地方,你就能看到每周产出的显著提升。你不必完全隔绝所有干扰。那样做效率低下,也不现实。只要做到二八分配就够了。

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智模型


理论已经讲得够多了,现在让我们将这些模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以下推荐的模型,它们在生活中会被频繁使用到,且易于应用,在实现更好结果方面非常有效。

1.高维思考

首先,当处理一个系统时,从识别最有杠杆效应的优化层级开始:问自己是在优化整个机器还是机器中的一个部件。

2.瓶颈理论

一旦通过“高维思考”确定了最佳的优化系统,按照“瓶颈理论”来优化它:在任何时候,都只有系统的一个输入因素在制约其他因素,限制了整体产出的提升。因此,为了不断提高系统的产出,要反复识别和解决当前最大的瓶颈。

例如,如果你想培养一个爱好,但总是无法开始,首先要分析以下潜在的影响因素:

  • 时间
  • 内在驱动力
  • 需要的必备知识

问自己:如果将这些因素中的某一项加倍,是否就能最终驱动自己投入这个爱好?先着手提升这个关键因素。如果开始后再次陷入停滞,则再次审视上述问题。或许这一次,其他原因会成为新的瓶颈因素。

瓶颈理论在商业领域尤为重要。如果你的客户增长裹足不前,原因可能在于某个关键因素制约了其他因素:

  • 潜在客户数量
  • 销售技巧
  • 产品质量
  • 定价策略

找出瓶颈所在,提升其容量,循环往复,直至达成你的目标。任何时候,总有一个因素对你的掣肘最大。关键是学会停下脚步,审视内外,找出症结所在。

当你在现有框架内已然触及天花板时,要么用“高维思考”重新审视问题,打破现状,要么回归“第一性原理”,从头来过。

3. 第一性原理

如果运用瓶颈理论进行改进,仍无法让系统达到预期效果,不妨抛开现有思路,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整个系统。只有被实践证明的基本原理才是确定无疑的。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打造更优方案。

系统优化总结

借助以上三个模型,我们就能更高效地驾驭系统:

  • 用“高维思考”的视角,找准最佳优化的层级。
  • 用“瓶颈理论”来优化系统。
  • 当现有优化达到极限时,用“第一性原理”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零开始设计更佳系统。

七、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可以遵循一套相似的心智模型链来做决策。

1.长期决策:遗憾最小化模型

运用遗憾最小化模型去做长远人生抉择:选择在临终回首时,你最不愿错过的人生道路。这能够帮助你优化长期的满足感。

2.中期决策:帕累托法则

运用帕累托则做中期决策:为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重点投入那20%能产出最多的关键因素。

这是优化人生每一年甚至每十年的方法——选择与谁共度时光,磨练哪些技能,以及开创哪些事业。

3.短期决策:ICE法则

运用ICE法则做短期的决策:面对诸多需要排序优先级的选项时,按照1-10的评分标准对每个选项进行评估:

  • 如果该选项成功,其积极影响有多大。
  • 你对该选项成功把握有多大。
  • 执行该选项的难易程度(所需资源、时间)如何。

4.日常决策:四象限法则

最后,四象限法则可以帮助你做出日常的决策:画一个2×2的网格,标记“重要”和“紧急”两个轴。

将你的日常任务分入四个象限,并按以下顺序优先处理:

重要且紧急

重要但不紧急

不重要但紧急

不重要且不紧急

总结


心智模型是睿智生活的关键。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以下是我的建议:在你的日历中安排一个定期事件。每个月抽出20分钟,从日常事务中抽离出来,利用上述心智模型审视你的所有系统和决策。

这里有个小提示:运用这些模型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像你在为他人的生活出谋划策。

研究表明,当你像给朋友建议一样时,可以避免思维定式。也就是说,要用第三人称的方式问自己:“嘿,你正在做X。为什么不做Y呢?按照心智模型,最佳的决策是什么?”

这就是起步的全部要诀:每个月,通过心智模型评估你的生活,就像你在评估别人的生活一样。

“你的一生都依赖于你头脑中的软件——模型。你怎能不全力以赴地优化它呢?” —— Tim Urban

作者:Julian Shapiro

原文链接:https://www.julian.com/blog/mental-model-examples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

vip.jpg

点赞15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