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图片[1]—【H070】80岁 = 4100周,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曹哲成长社群](https://www.caozhe.cn/wp-content/uploads/2025/02/80sui.jpg)
人的平均寿命其实很短,活到 80 岁也不过只有 4000 周。在如此短暂的一生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时间管理的技巧,而是深刻地认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作者的个人经历。早在出版《四千周》(Four Thousand Weeks)之前,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就写过一个关于生产力的每周专栏。他是个生产力极客,一个效率大师,他知道提高效率的每一个技巧。
但这让他更快乐、更完整、更充实和更成功了吗?
并没有。
奥利弗注意到,尽管他在生产力方面很专业(或者说,正因为如此),但他并没有更多的时间。事实上,他感到自己的时间感和控制感越来越少。他的日程表爆满,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开心。生产力对于这位终极生产力奇才来说已经失效了。
幸运的是,奥利弗找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更可持续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时间、任务和死亡。而且更幸运的是,他把这编成了一本书,也就是《四千周》。
本文重点
- 《四千周》讲的是什么?
- 通往心理自由的唯一途径
- 为什么更快不是更好
- 加速世界的终极反技能
- “数字游民”的孤独梦魇
- 三个违反直觉但非常有效的经验之谈
《四千周》讲的是什么?
问:你估计自己的预期寿命有几周?试着当场回答,不要做详细的计算。
我问了很多朋友这个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有两类。人们要么被这个问题问得不知所措,把手举在空中说:“我真不知道!”。要么给出极其乐观的答案,有个朋友说“5万周”,另一个朋友的答案甚至超过了六位数。
但你知道,正确答案是 4000 周,且前提是你能活到 80 岁生日。
当我告诉人们这件事时,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致的。“这……还真不算多,”人们会惊讶地说,“人生苦短”,“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要做这么多事情。”
这正是奥利弗·伯克曼在《四千周》中试图解决的困境。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这脆弱而短暂的生命呢?剧透一下:答案并不是我们通常被告知的那样,要更有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对你的时间表进行微观管理。实际上,这些“黑科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1. 通往心理自由的唯一途径
奥利弗·伯克曼的《四千周》传递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是:你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预测的。不仅如此,而且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想想看,你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你为未来制定的任何计划都可能在一瞬间消失。即使你还活着,时间也会像沙子一样从指间流过。未来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糟糕的是,我们喜欢制定遗愿清单,阅读名为《死前必去的 1000 个地方》此类的书,或者像饥饿的人一样狼吞虎咽地接受效率和时间管理建议。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害怕浪费自己的一生。
问题是,我们制定了所有这些计划,确信自己真的会去执行。我们暗地里希望,有一天可以靠在躺椅上,感受阳光照在肚子上的感觉,然后想,“哈,我真的见证了这一切,实现了我想要的一切。”
可是,这是不会发生的,至少不会通过提高效率发生。
部分原因是,这个世界拥有无限的宝藏,一旦你尝到了一次美妙的体验,就会想要另一次美妙的体验,然后是下一个,如此类推。
这是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你读了一本好书,然后意识到还有数百万本潜在的好书。你参观了一家艺术博物馆,发现还有数不清的更好的博物馆。你开始了一段关系,幻想着与另一个人在一起可能会有更美好的体验。
换句话说,你经历的美好事物越多,就越渴望经历更多的美好事物。
但显然,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一切。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因此,正如奥利弗所建议的,唯一的解药是彻底接受有限性:
当有太多事情要做的时候……通往心理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放弃‘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的幻想,而是专注于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四千周》,奥利弗·伯克曼
如果这听起来有点让人阴郁,那么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
1.1 寿命短的好处
“生命的有限性”正是让你做的每个决定都如此有意义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像婚姻这样的事情会如此重要。你想想,有人告诉你,TA想和你度过宝贵的一生,无论遇到什么诱惑和困难。这是何等的荣耀。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做同样的工作、坚持同样的爱好,或呆在同一个城市。由于人的时间和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你花时间所做的事情在一开始就有了价值。
或者换个角度看。如果生命是无限的,会不会有点……无聊?如果你有无限的时间,那还会着急去完成你的小说,去寻找完美的伴侣,去游览加勒比海吗?几乎没有。你会很难行动起来。
面对如此短暂的生命,你有可能会想,“如果我只有这短暂的生命,那么可以尝试更快地做每件事,提高效率。因此,我会用更多美好的东西来充实生活,我会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听起来合乎逻辑,但这种推理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2. 为什么更快不是更好
比方说,你想尽可能快地得到晚餐。如今,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都能轻易地实现这一愿望。你唯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手机上刷几下,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你的门铃就会响起,恰好是你想吃的美食。
在那一刻,你感觉很好,很方便。但在人生的宏大计划中,这是一种可怕的荒谬。为什么?因为,从长远来看,让人感到满意的不是菜品或结果本身,而是幕后耗时的工作:挑选食材、采购货物、切菜和烹饪。
奥利弗总结得很好:
便利性的影响不仅仅是让一项特定的活动开始感觉不那么有价值,且会让我们完全停止从事某些有价值的活动,转而从事更方便的活动。——《四千周》,奥利弗·伯克曼
最近,我外卖点了汉堡,不禁想到自己错过的那些美好的微瞬间。你看,我本可以去一家餐厅,和服务员聊聊天,享受散步的过程,但现在我却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 Netflix。
我知道,这是不同选择的问题。但这里的教训很简单,我们经常需要为了深度而牺牲便利性。不然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很少会给人一种“时间花得很值”的感觉。
即使你讨厌做饭,这一点也是适用的。想想人人都讨厌的 Zoom 会议,你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当然很方便。但这会让你失去宝贵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失去专门用来思考工作的空间。
在提高速度和便利性的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效率陷阱。
2.1 效率陷阱:为什么生产力注定要失败
传统的效率技巧告诉我们,工作效率越高,空闲时间就越多,从理论上讲,这让我们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知道有多少“高效”的人会腾出时间来处理人际关系或用来深度休息吗?
没多少时间。相反,大多数痴迷于效率的人会陷入“效率陷阱”。奥利弗是这样描述的:
提高效率……通常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会增加,从而抵消效率的提高……你会创造新的事情去做。——《四千周》,奥利弗·伯克曼
效率的提高会促使你改变目标。一旦你做一件事的速度变快了,就通常会想做更多的事情。不仅如此,你会被认为是一个能高效完成任务的人。结果就是,人们会很高兴地把繁重的任务推卸给你。
换句话说,完成任务会产生更多的任务。
唯一的补救办法是什么?一种反效率技能:耐心。我们必须抵制“总是想要更快地完成更多事情”的冲动,而必须接受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任务。
3. 加速世界的终极反技能
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消化这些关于时间的想法时,我变得不耐烦了。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读完了《四千周》,而且我一直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但如果说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耐心是有回报的。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会使它们变得有意义,将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会带来复利。
所以,如果像我一样,你正在与“耐心”这一反技能作斗争,这里有三个强有力的想法可以帮助你培养耐心。
3.1 拥抱不耐烦的漩涡
事情是这样的,无论你的生活以怎样的速度前进,你总会有一种不耐烦的感觉。一个生动的例子是网站的加载时间。我记得之前浏览一个简单的网页文本就需要花费15秒,而现在,如果看4K电影的缓冲时间超过1秒时,我都会不耐烦。
一个可怕的副作用是,这种不耐烦会转移到那些本质上不能加速的任务上,比如阅读、学习和思考。所以,我们相信了这样一个谬论,即仅仅因为科技加速了,我们的大脑也应该加速。
结果就是,我们对一切不能立竿见影的事情都缺乏耐心。
我在《四千周》中发现的一种强大的心态转变是,只需要花时间去适应这些事情就可以了。告诉自己,阅读这本书或做那个练习必然需要几个小时。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值得的。
3.2 “呆在公共汽车上”的故事
在《四千周》的一个章节中,奥利弗谈到了摄影师阿诺·明基宁(Arno Minkkinen),他喜欢给学生讲一个有关公交车的故事。在生活中取得进步,就像从赫尔辛基的汽车站乘坐公共汽车一样。
我来解释一下。
赫尔辛基所有的公交线路前几站都是相同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公交车可以和其他线路互换。跳下车,回到主站,然后尝试不同的巴士,这是很有趣的。但接着故事又会重演:同样的站点,同样的挫折,同样的回程。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真的想去某个地方,必须 “老实呆在公共汽车上。”这不仅适用于赫尔辛基的公交线路,也适用于生活中任何有价值的努力、有意义的职业和有深度的关系,等等。
无论如何,留在车上会带你去神奇的地方。
3.3 凝视三小时
关于“耐心的回报”,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奥利弗讲述了艺术教授詹妮弗·罗伯茨(Jennifer Roberts)的故事。她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项“可怕的任务”:去当地的博物馆,挑选一幅画或一件雕塑,然后连续盯着它看三个小时。除了紧急上厕所,不能有任何中断。
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折磨呢?
首先,这项任务打破了一种常见的错觉,即一旦你看了一件艺术品,就真的看过它了。艺术不是 Instagram 上的帖子,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你看得越久,就会发现越多的微妙之处(即使你不是艺术家)。如果你凝视的时间足够长,深度就会显现出来,并与你的思想产生共鸣。
“‘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会让你感到不适,但你会慢慢适应这种不适,”奥利弗在尝试这个练习时观察到。最终,一种“感官上的充实”会显现出来,达到你与艺术同在的状态。
4. “数字游民”的孤独梦魇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