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断更新,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
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故事,这不仅塑造了你的个性和身份,更是人类共有的叙事本能,体现了我们理解自我和世界的根本方式。
本文主要在讲叙事对自我人格的塑造。我们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反映并塑造了人格。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故事是人格的外化,人格是人生故事的指引。
在构建人生故事时,人们会挑选生活中的事件,并赋予其意义,这个过程影响着自我认知,也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你仔细留意,你可以看看每个 CEO 的大学演讲,每个人讲的故事都不同,而这些故事和他公司的经营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之前乔布斯最有名的演讲,决定乔布斯一生的3个故事:爱、失去和死亡 。所以,当你想了解一个人,了解一家公司,你可以仔细听听 ta 们一路走来的故事。ta 选择讲什么,如何讲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个人故事有两种常见叙事类型:救赎叙事(redemption sequences)和污染叙事(contamination sequences)。救赎叙事是开头很糟,结尾很好。污染叙事是开头很好,结尾很糟。在叙事中,救赎情节多的人,幸福感会更强。但是我们的生活是多样的,我们有工作、家庭、社交等等,所以,我们的故事也是多样,甚至是冲突的,矛盾的。 因此,寻求故事的统一性,对我们异常重要。当我们能够在众多故事中找到一种连贯性和一致性时,会产生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和确定感,减少焦虑和迷茫。并且,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统一性能为我们提供决策的依据。也就是开头讲的:通过“故事”塑造环境。
以下为原文:
在保罗·默里的《斯基比之死》(Skippy Dies)这部小说里,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主角霍华德突然陷入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危机。他说:“‘这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生。’”
朋友反问道:“‘那你想象中的人生是怎样的?’”
霍华德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我猜——听起来可能有点傻,但我总觉得人生应该有更多的‘故事线’。”
但这一点也不傻。虽然一个人的生活事实,如果从头到尾列出来,对旁观者来说可能并不像是一个故事,但人们讲述自己生活故事的方式——尤其是对自己讲述的方式——几乎总是有故事线的。当你讲述自己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以及你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时,这个故事本身就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和埃里卡·曼察克在《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手册》中写道:“生活故事不仅仅是反映个性。它们就是个性,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如性格特征、目标和价值观一起构成了个性。”
在叙事心理学这个领域,一个人的生活故事不是维基百科上那种简单的事实和事件的罗列,而是一个人如何在内心整合这些事实和事件——把它们拆解再重新编织,赋予它们意义。这种叙事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其中一个人选择包含在故事中的内容,以及他讲述的方式,既能反映也能塑造这个人是谁。
生活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它还告诉你为什么这很重要,这对这个人意味着什么,对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意味着什么,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有时候,那些极端自闭症患者不会给自己的生活编织一个故事框架,”奥林工程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乔纳森·阿德勒说道,“但人类的默认认知模式,其实就是叙事模式。”
人们向他人介绍自己时,往往得用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人类的交流方式。但是,当人们独自反思自己的生活时,是否也是用故事的方式,用一个情节串联起生活的每一个点呢?有句老话说得好,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本书。(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曾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本书“就应该藏在心里。”)难道真的有人的人生故事,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更加零散、前卫的存在方式呢?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几乎无从下手,”犹他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莫尼莎·帕苏帕蒂说。即便我们像作家乔纳森·戈特沙尔所说的那样,是“讲故事的动物”,但每个人的理解又有何不同?人们对于自己故事的思考方式存在个体差异,而且他们在叙事讲述上的参与程度也大相径庭。
“有的人写日记,那是深入灵魂的自省;有的人则不然,”西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凯特·麦克莱恩这样说道。日记,虽然记录了我们的人生故事,但并不总能编织成一个紧凑的故事线。几个月前我采访了一位作家——萨拉·曼古索——她已经坚持写日记 25 年,却告诉我:“讲故事,从来不是我擅长的事。”
即便如此,我交流的研究人员们都坚信,即使不是每个人都会把生活看作一个故事,至少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我认为,正常的、健康的成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能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帕苏帕蒂说。“他们都能编织出自己的人生故事……为了建立人际关系,我们都不得不分享自己的故事片段。所以,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就很难与人建立联系。”
但是,生活很少像大多数故事——尤其是好故事——那样逻辑清晰,情节发展有序,线索汇聚,伏笔在恰当的时刻爆发,高潮在第三幕到来。因此,故事似乎是一种不适合描述生活混乱的框架,直到你想起故事最初的起源。说到底,我们用来编织故事的唯一素材,就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本身。
所以,讲故事——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现实主义还是奇幻——都是我们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
“生活错综复杂,我们的周遭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林林总总的事情。为了抓住这些经历,我们需要从中找到意义,”阿德勒说道。“我们通过将生活编织成故事来实现这一点。”
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得就像图书馆一样。一个人可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大框架的故事,而在生活的不同领域——比如事业、爱情、家庭、信仰——又有着各自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能相互交织、分叉,甚至相互矛盾,每一个都充满了具体事件的微观叙事。
【点击查看社群介绍】加入曹哲万人成长社群,装备专属你的成长智库: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您只需要把它找到,用就行了!
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想改变先学会付费。先看免费内容,有收获再付费。前1000名200元终身,满额后改为年费。会员务必加微信,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评论内容